目前,正是“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氣象災害重發、多發、頻發,給農業生產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此,甘肅省加大災害預警監測力度,積極推廣科學減災技術,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為何暴雨頻現
“那晚雨勢洶涌,洪水一夜間席卷而來,家里十多袋麥子、玉米、黃豆,還有冰箱、鍋碗瓢盆都被沖走了?!睕艽h羅漢洞鄉羅漢洞村的張彩珍回憶起8月7日的暴雨仍心有余悸。
自8月6日起,我省東部慶陽、平涼等地出現大范圍強降雨。其中,平涼市涇川縣多個鄉鎮出現大暴雨,引發泥石流等災害。
記者從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獲悉,剛剛過去的7月份,全省降水量92.5毫米,較常年偏多15.3%,為2019年以來最多。月內降水日數偏多,崇信、徽縣、成縣和涇川7月累計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蘭州中心氣象臺首席專家黃玉霞分析指出:“七月中旬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其邊緣的暖濕氣流不斷向西北地區輸送水汽和熱量,加之雙臺風(派比安和格美)的間接影響,7月23日至24日,甘肅東南部遭遇了1961年以來最強區域性暴雨。而8月6日至9日的這次強降水,雖然沒有了臺風的助力,但降水機制相似,雖強度稍弱,但仍對局部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p>
秋糧生產影響幾何
省氣象局農業氣象高級工程師王興介紹,這兩次降水主要出現在隴東南等地,雨區的疊加度高,土壤過濕,在當地降水史上比較少見。尤其是慶陽東部、平涼東部、天水東南部和隴南東北部部分地方土壤相對濕度達90%以上,極大地增加了農田漬澇的風險。一般而言,此類情況在汛期的東南省份更為常見,而此次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頻繁出現,無疑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考驗。
盡管暴雨給部分地區帶來了災害,但總體而言,此次降水對甘肅農作物生長起到了積極作用?!皼艽h年降雨量約為550毫米,今年已累計達到450毫米,這對秋糧生長極為有利?!睕艽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明科介紹,“涇川縣有秋糧種植面積26萬畝,這次降雨對山區的秋糧基本沒有影響,主要低洼地帶的43畝玉米出現了積水、倒伏,但并未造成重大損失?!?/p>
張明科說:“連日來,我們也組織農戶開展緊急排澇,為后期的田間管理奠定基礎。為防止倒伏玉米遭受病蟲害侵襲,涇川縣農技團隊迅速響應,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使用磷酸二氫鉀、殺菌劑等進行‘一噴多促’,有效遏制了病害的蔓延,保障了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p>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我省多地屬于旱作雨養農業區,近期,平涼、慶陽、定西等地雖遭受強降水影響,部分地塊玉米倒伏,但整體上降水改善了土壤墑情,促進了秋糧灌漿,總體利大于弊。
據農情調度預測,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超過4060萬畝,其中秋糧面積占比七成。在政策引導、人力投入及自然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秋糧生產形勢為近十年來最佳,如無重大自然災害,秋糧豐收已成定局。
科學防災減災護航增收
據氣象部門預測,后期隴中北部、河西西部仍有干旱風險、隴東南可能還有洪澇災害風險。同時,降水較多地區還有病蟲害加重的可能。我省牢固樹立“防大災、救大險”意識,全力以赴落實好“七下八上”防汛抗災各項措施。
今年我省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千方百計穩定糧播面積,多措并舉促進單產提升,未雨綢繆抓好防災減災。
隴南市氣象局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服務農林業生產。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可以有效實現隴南山區復雜下墊面下高精度農作物生長狀況、農作物災害監測。強降水天氣下,隴南市氣象局開展了玉米長勢遙感監測,為秋糧豐收注入了科技元素。
應對災害挑戰,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專題研究部署防汛抗災措施,并派出工作組深入一線指導受災地區開展防災減災和恢復生產工作。同時,建立健全應急指揮機構和專家隊伍,修訂完善《甘肅省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并聯合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多次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風險預警信息,確保預警信息能夠迅速傳遞到村到戶到人。
與此同時,甘肅省還印發了《奮戰100天抓田管抗災害奪秋糧豐收行動方案》,全省累計組織1.7萬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落實秋糧田管關鍵措施。
此外,我省下達重大病蟲害防控資金2430萬元,指導各地及時安置誘捕器、啟動高空測報燈,嚴密監測草地貪夜蛾、馬鈴薯晚疫病、二代粘蟲等發生動態,組織開展統防統治。目前,全省秋糧作物已累計防治1956萬畝次,秋糧病蟲害發生危害總體輕于常年,“蟲口奪糧”效果明顯。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