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潛葉蛾是世界檢疫性害蟲,主要以幼蟲潛食危害番茄、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嚴重時可使番茄絕收,對我國番茄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巨大威脅。
為減緩番茄潛葉蛾進一步傳播擴散和暴發成災,農業農村部曾發布《2023年番茄潛葉蛾綠色防控技術方案》,方案提出以源頭控制、分區治理、綠色防控為原則,嚴格種苗和果品銷運環節管控、加強性誘監測、落實清潔田園等非化學防控措施,適時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壓低蟲口密度。具體的防控措施如下:
(一)加強監測
1. 監測作物
以番茄為重點,兼顧周邊茄子、馬鈴薯、辣椒、人參果、煙草、枸杞等茄科作物。雜草龍葵是番茄潛葉蛾為害的重要指示植物,注意對其進行監測。
2. 監測時間
移栽田,從番茄定植開始至拉秧后結束;番茄育苗基地,從播種開始至育苗期結束為止。
3.監測方法
(1)成蟲監測
番茄潛葉蛾發生區縣(市、旗)及其鄰近區縣(市、旗),每個鄉鎮選擇3個村莊,每個村莊布設1個監測點進行性誘監測。誘捕器距地面20厘米—30厘米,每2天記錄1次誘蛾量,及時更換粘蟲板,每30天更換1次性誘芯。
露地番茄:每塊田布設3個性誘捕器(三角形粘膠式)。苗期,3個誘捕器呈正三角形布設,間距約50米,與田邊距離大于5米;成株期,誘捕器放置于方便操作的田埂上,與田邊相距約1米,誘捕器呈直線排列,間距約50米。
保護地番茄:每個棚室布設2個誘捕器。苗期,棚室靠近入口處、中后部各1個,誘捕器與田邊距離大于1米;成株期,誘捕器放于近通道的田埂上,與田邊相距約1米。
(2)幼蟲發生監測
以番茄田為監測重點,兼顧茄子、馬鈴薯、辣椒、人參果、煙草、枸杞等茄科作物。根據種植面積大小,隨機選2-3塊田/棚室,每塊田/棚室采用“W”形選5個點,每點連續調查10株,記錄為害株數;每株上、中、下隨機各選取2個葉片、2個果實,記錄受害葉片數、果實數,每個葉片和果實的幼蟲數,計算被害株率、被害葉率、百葉蟲量、被害果率、每果的幼蟲數。根據成蟲發生動態,在成蟲始盛期(成蟲產卵前期0—2天)后開展幼蟲和植株被害情況的田間監測,預測幼蟲(卵期3—7天)發生為害盛期,指導防治。
(二)防治指標
成蟲發生期:每個性誘捕器每周捕獲量≤3頭雄蟲時,為輕度發生;每周捕獲量4—30頭雄蟲時,為中度發生;每周捕獲量≥30頭雄蟲時,為重度發生。番茄被害株率≥5%或百株幼蟲數量≥10頭,應進行防治。
(三)防控措施
1. 農業防治
(1)合理輪作倒茬:與非茄科植物輪作或與水稻等進行水旱輪作。
(2)選用清潔無蟲苗:不從番茄潛葉蛾發生區購買番茄苗;育苗棚以及生產棚室的入口處安裝防蟲細紗網(60目)雙層門簾,通風口安裝防蟲紗網。
(3)清潔田園:清除茄科作物及雜草殘株殘體,消滅橋梁寄主;整枝打叉、疏花疏果等隨手裝袋,集中銷毀;落架前先進行藥劑處理,再清除殘株,并添加EM堆肥發酵菌劑就地覆膜堆悶。
(4)低溫凍棚/高溫悶棚:冬季低溫凍棚(至少30天),夏季高溫悶棚,減少蟲口基數。
2. 理化誘控
(1)燈光誘殺:成蟲發生期,在連片種植田設置殺蟲燈(365—375nm),露地每5—10畝設置1盞,保護地每棚室設置1盞,光源高出地面1.0—1.2米,集蟲裝置適量加水(含0.2%洗滌液)。
(2)性誘捕殺:在連片種植田設置性誘捕器誘殺成蟲。露地番茄采用三角形粘膠式誘捕器,誘捕器底部高于地面20厘米;保護地番茄還可采用藍色粘板或藍色水桶/水盆式誘捕器,直接放在地面上。
3. 天敵保護利用
種植蜜源植物(金盞菊、芝麻、蕎麥/苦蕎麥等)涵養天敵,避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提倡隱蔽用藥、精準用藥,以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
4. 科學用藥
初見幼蟲潛道時,選擇阿維菌素、氯蟲·高氯氟、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蘇云金芽孢桿菌Bt-G033A、四唑蟲酰胺等藥劑,注意輪換用藥。噴藥時間選擇非雨天下午(日落以后)噴霧,抓住幼蟲孵化始盛期,以提高防治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番茄潛葉蛾的防控,托普云農提供性誘、光誘綜合測報,殺蟲燈等綠色防控裝備綜合滅殺的綜合防治方案。
在成蟲監測方面,通過在露地菜園、種植大棚、害蟲頻發地等區域布設智慧性誘測報系統,利用性誘劑吸引靶標害蟲,對誘集蟲體進行自動識別計數、蟲情數據統計分析等,實現在實時監測蟲口動態的同時,干擾雌雄交配,降低下一代蟲口密度,減少子代幼蟲發生量。此外,提供燈誘監測方式,通過使用特定燈光的智能裝備誘集雌雄成蟲,能夠更科學的了解區域內害蟲的發生情況。
在理化誘控方面,通過在大棚、室外露地布設系列殺蟲燈,利用光誘、色誘等方式誘殺成蟲,使番茄潛葉蛾當前發生量明顯降低,可有效避免區域內番茄潛葉蛾大面積發生。理化除蟲綠色安全無污染,能有效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安全。